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徐州市煤炭经营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时间:2024-06-28 19:18:16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6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徐州市煤炭经营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常委会


徐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徐州市煤炭经营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


(2004年11月24日徐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

徐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废止《徐州市煤炭经营监督管理条例》的议案,决定废止《徐州市煤炭经营监督管理条例》。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南京市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侦察证暂行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49号



  现发布《南京市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侦察证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王宏民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十九日


       南京市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侦察证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保证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实施细则》,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凭国家安全部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侦察证》(以下简称《侦察证》),有权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行使职权。


  第三条 本市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使用《侦察证》。


  第四条 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持《侦察证》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时,享有下列职权:
  (一)查验中国公民或者境外人员的身份证明,要求被查验身份的人员在指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接受验证;
  (二)检查身份不明、有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嫌疑的人员的随带物品;
  (三)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有关情况;
  (四)查看或者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
  (五)进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宾馆、饭店、车站、码头、娱乐场所等须凭票证进入的场所;
  (六)特殊情况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入机场、外轮、保税区、边防口岸以及军事禁区、交通管制区和戒严地区等限制进入的场所;
  (七)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优先购买飞机票、火车票、长途客车票、船票,优先选择班(航)次以及座位。特殊情况下,可以先乘坐后补票证。


  第五条 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出示《侦察证》,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等。其中属于营业性质的,经与财产所有人协商,按照其行业内部(或者市价)的优惠价格支付费用;属于非营业性质的,与财产所有人协商或者支付适当费用。
  使用公民和组织的财产,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


  第六条 国家安全机关执行紧急任务的车辆,可以配置特别通行标志和警灯、警报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出示《侦察证》,可以不受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方向和交通信号的限制;可以在交通管制或者戒严地区通行;机动车辆可以在非指定地点停靠;遇交通阻碍,可以不受排队顺序、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限制,先行通过道路、桥梁、渡口、隧道;免受关卡检查,免缴停车费、过路或者过桥费。


  第七条 公民和组织应当为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侦察证》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协助,并保守国家安全工作秘密。对协助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执行任务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以及泄露国家安全工作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八条 任何公民和组织不得扣留《侦察证》。对于扣留《侦察证》,构成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罚。


  第九条 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使用《侦察证》,不得超越职权或者滥用职权,不得侵犯组织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违法使用《侦察证》,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的,受害人有权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获得赔偿。


  第十一条 公民或者组织对于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使用《侦察证》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等部门检举、控告。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国家安全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南京市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市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
 
1997年9月4日 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45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客观、公正地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国家土地管理局《土地权属争议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因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归属问题而产生的争议。
  本市行政区域边界争议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以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为依据。


  第四条 土地权属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当事人向国土管理部门申请处理。国土管理部门应当先进行调解,调解无效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第五条 土地权属争议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处理。国土管理部门负责办理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具体工作。


  第六条 对在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区、县人民政府或国土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七条 市国土管理部门受理下列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一)跨区、县行政区域的;
  (二)市人民政府和省国土管理部门交办的;
  (三)本行政区域内影响较大的。


  第八条 区、县国土管理部门受理辖区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受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


  第九条 申请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请求调处对象、具体的调处请求和事实根据;
  (二)未经市、区、县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三)未经人民政府法院审理裁决。


  第十条 当事人申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书。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二)请求的事项、事实和理由;
  (三)有关证据;
  (四)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住址,邮政编码。


  第十一条 当事人委托代理人申请处理土地权属争议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写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第十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请求有举证责任,证据包括:
  (一)人民政府颁发的确定土地权属的凭证;
  (二)人民政府或有权部门批准征用、划拨或出让土地的文件;
  (三)争议双方当事人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
  (四)人民政府或司法机关处理争议的文件;
  (五)其他证据。


  第十三条 国土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当事人的处理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决定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在决定受理之日起十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到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三十日内提交答辩状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的,不影响案件的处理。
  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在决定不予受理之日起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当事人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四条 国土管理部门决定受理后,应当及时指定承办人员。
  承办人员与案件处理有利害关系的,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承办人员与案件处理有利害关系的,有权请求该承办人员回避。承办人员是否回避,由受理案件的国土管理部门决定。


  第十五条 承办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可以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被调查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协助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拦和刁难调查人员的工作。


  第十六条 国土管理部门在实地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现场,并可以邀请有关部门派人协助调查。


  第十七条 在土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使用现状和破坏地上附着物,不得影响生产,不得在有争议的土地上兴建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

第三章 调解和处理





  第十八条 国土管理部门对受理地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实施调解。


  第十九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经当事人签名或盖章,调处人员署名并加盖国土管理部门的印章后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可以作为土地登记的依据。


  第二十条 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国土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二条 上级人民政府发现下级人民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有错误的,可以纠正或要求下级人民政府重新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三条 调处土地权属争议需要重新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由市、县人民政府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核发土地证书。


  第二十四条 在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过程中,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国土管理部门发现受理的案件不属于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属于土地侵权或土地违法案件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文书格式,参照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的文本。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南京市国土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